查看原文
其他

汛情疫情“夹击”,中国经济顶住了吗?

王恩博 国是直通车 2021-10-02

信心

🔹青岛海滩 国是直通车 陈昊星 摄


河南等地遭遇强降雨,多个省份疫情散发,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刚刚过去的7月,中国经济可谓遭受多重不利因素“夹击”。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亦显示,当月多项主要指标增速继续放缓。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还能持续吗?


主要指标仍在合理区间


在16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直言,7月份,面临高温、暴雨以及部分地区局部疫情散发的状况,部分消费领域和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部分地区,如河南、江苏、湖南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不同程度上比上月有所回落。一些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比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增速亦比上月有所回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称,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回落主要受到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局部高温及暴雨天气叠加影响。随着极端天气消退,对经济运行影响将减小。但疫情存在不确定性,德尔塔病毒在全球蔓延,并在国内局部传播,内外需求都可能受到冲击。


多种因素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但将视野拉远一些,从累计来看,当前各项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


例如,生产端实现稳定发展。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实现丰收,夏粮今年增产2.1%,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工业持续增长,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不断发展,1-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6.5%。


需求端亦继续增长。投资平稳增长,1-7月份投资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4.3%。市场销售保持增长,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4.3%,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较快增长,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10.6%。


关乎发展“底线”的民生指标总体稳定。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22万人,全国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均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为发展“上限”拓展空间的新动能也在增强。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13.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4.2%。


全年增速料呈现前高后低


疫情和洪涝灾害双重影响下,如何研判中国下半年经济走势?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保障?


付凌晖回应说,去年中国经济受疫情影响,整体趋势呈现前低后高。受基数影响,今年主要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状况。综合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会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会继续提升。


具体而言,在供给能力一定的条件下,研判经济运行主要从需求方面着手,“三驾马车”的表现就颇为重要。


从消费来看,下半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有望继续回暖。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速为12%,比一季度明显加快,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同时要看到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7.4%,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表明居民消费意愿在提高。


从投资来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的一些重大项目会陆续启动建设。同时随着经济恢复,制造业投资在持续回暖。1-7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两年平均增长3.1%,比上半年加快了1.1个百分点。当前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企业预期总体稳定,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长。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长6%,主要贸易增长会保持在较快水平。中国工业生产在全球贸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全球经贸环境改善有利于进出口增长。


分析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增长,还要看就业、物价、居民收入。观察指出,随着经济恢复、就业优先政策继续显效、企业效益增加,居民就业稳定和收入增加有望持续。加之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力比较强、保供稳价措施有力,居民消费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可能性较大。


三季度需提防多重风险


中国经济仍有稳定复苏基础,但各类风险隐患不容大意。中银国际证券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三季度经济风险来自全球复苏不达预期。今年夏末秋初,新冠疫情发展演变将第二次主导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本轮疫情影响将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差异较大,新冠变异病毒扩散影响就业恢复水平,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以及企业生产能力释放;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推升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后果是企业经营困难或通胀向下游消费品传导;


三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仍有摇摆时间,如美联储预判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带动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向好而收紧货币政策,则国际资本回流美元资产,新兴市场受损。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今年中国实现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不成问题,但随着基数走高,明年经济增长压力将更加突出。因此,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做好政策衔接。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力度提振内需,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点,适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基建投资对稳投资、稳增长的作用。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另一方面,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搞“大水漫灌”,防范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并做好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的准备。



推荐阅读

参加武汉军运会的美国人可能是中国疫情的“零号病人”吗?


北京、南京传来好消息!


本轮疫情还会扩散吗?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   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